氧化沟工艺又名氧化渠工艺,因其构筑物呈封闭的环形沟渠而得名,它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。因为污水和活性污泥在曝气渠道中不断循环流动,因此有人称其为“循环曝气池”、“无终端曝气池”。
氧化沟工艺在早期只适应于5000m/d以下的小型城市的污水处理,经过多年的发展,如今适应于各种规模的城市生活污水或工业废水的处理。
氧化沟的工作原理与特征:
氧化沟主要采用一种环状跑道型的曝气池作为主体反应器,在这个曝气池中间,采用表面曝气器(横轴式转刷曝气器或竖轴式叶轮曝气器)作为它的主体曝气设备。
出水还需要设置二沉池,进行泥水分离,二沉池浓缩后的污泥需要回流进入氧化沟,以氧化沟工艺为主体的工艺流程如下:
原废水依次经过格栅、沉砂池后,出水直接进入氧化沟,有机物在氧化沟内进行生物降解,随后混合液在二沉池中泥水分离,二沉池中的污泥回流到氧化沟,上清液则进行排放。
然后我们来看一下氧化沟的几个特征。
构造特征
池体狭长,池深(3~5m)较浅;
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,比如竖轴的低速曝气叶轮或横轴的曝气转刷、转盘等;进、出水装置比较简单。 工艺特征
氧化沟内的流态为一种循环混合态,混合液呈推流式的快速流动,流速在0.4~0.5m/s,进水流量与氧化沟内流量相比,通常都比较小,因此内部属于完全混合态;
氧化沟的有机负荷很低,与延时曝气法相当,所以出水水质较好;
氧化沟具有非常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,对于水温、水质、水量等变动都有较好的适应性;
污泥产率低,剩余污泥量小,污泥龄(可达15~30d)比较长;
具有生物脱氮的功能,好氧区硝化、缺氧区反硝化,通常来说,曝气转盘的下游是好氧区,上游是缺氧区。